出头露面打一动物(出头露脸是什么生肖)

法律聚焦 编辑:admin 日期:2022-03-06 13:23:15 5330人浏览

燭影搖紅(烛影摇红)出头露面打一动物,◆1.燈燭光亮晃動貌。○[宋][王詵]《憶故人》詞出头露面打一动物:“燭影搖紅向夜闌出头露面打一动物,乍酒醒,心情懶。”○[明][賈仲名]《金安壽》第一摺:“花遮翠擁,香靄飄霞,燭影搖紅,月梁雲棟上,金鉤十二簾櫳。”○《宋宮十八朝演義》第十九回:“只遙見燭影搖紅,[晉王]在燭光影裏時或離席,像遜讓退避的形狀。”◆2.詞牌名。雙調九十六字,仄韻。○[宋][吳曾]《能改齋漫錄‧樂府二》:“[王都尉]([王詵])有《憶故人》詞云:‘燭影搖紅向夜闌’……[徽宗]喜其詞意,猶以不豐容宛轉為恨。遂令大晟府別撰腔,[周美成]增損其詞,而以首句為名,謂之‘燭影搖紅’。”◆3.曲牌名。屬南曲大石調。字數與詞牌前半闋同,亦有與全闋同的,用為引子。

折搖(折摇),◆死亡。

招搖過市(招摇过市),◆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別人注意。語出《史記‧孔子世家》:“居[衛]月餘,[靈公]與夫人同車,宦者[雍渠]參乘,出,使[孔子]為次乘,招搖市過之。”○[清][宣鼎]《夜雨秋燈錄‧騙子》:“父子皆服五品衣冠,招搖過市。”○[魯迅]《且介亭雜文二集‧書的還魂和趕造》:“如果僅僅是克日速成的草稿,或是棧房角落的存書,改換新裝,招搖過市……這惡影響之在讀書界是很不小的。”○[陳學昭]《工作着是美麗的》上卷三二:“她是不歡喜出風頭、招搖過市的,她從來都討厭出頭露面,惹人注意。”

招搖(招摇),◆I1.炫耀;張揚。○《史記‧孔子世家》:“[靈公]與夫人同車,宦者[雍渠]參乘,出,使[孔子]為次乘,招搖市過之。”○《明史‧趙彥傳》:“其子官錦衣,頗招搖都市。”○[清][昭槤]《嘯亭雜錄‧偽皇孫事》:“後又於其地冒稱皇孫,招搖愚民,為[松相公][筠]所斬。”○[姚雪垠]《長夜》二:“是不是要把他們殺害在一個離大路稍遠的荒僻地方避免招搖,叫他們無從推測。”◆2.山名。《呂氏春秋‧本味》:“和之美者,[陽樸]之薑,[招搖]之桂。”○[唐][陳子昂]《感遇》詩之十二:“[招搖]青桂樹,幽蠹亦成科。”◆3.借指桂樹。[三國][魏][曹植]《棄婦》詩:“招搖待霜露,何必春夏成?”◆4.星名。即北斗第七星搖光。亦借指北斗。《禮記‧曲禮上》:“行,前朱雀而後玄武,左青龍而右白虎,招搖在上,急繕其怒。”○[鄭玄]注:“招搖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。”○[孔穎達]疏:“招搖,北斗七星也。”○[漢][劉向]《九嘆‧離世》:“指日月使延照兮,撫招搖以質正。”○[唐][儲光羲]《秋次壩亭寄申大》詩:“南聽鴻雁盡,西見招搖轉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‧各省起義‧江浙聯軍<檄南京文>》:“[蓐收]怒而招搖指,是貪狼墮地之時;涼風動而參伐明,正大樹開花之候。”◆II逍遙貌。○《文選‧揚雄<甘泉賦>》:“徘徊招搖,靈棲遲兮。”○[李善]注:“招搖,猶彷徨也。”○[明][李介]《天香閣隨筆》卷二:“他時更擬邀群仙,坐覽八極周雲煙。公還騎鶴我騎鵠,招搖再踏[蓬萊]顛。”◆2.搖動貌。《史記‧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垂旬始以為幓兮,抴彗星而為髾。掉指橋以偃蹇兮,又旖旎以招搖。”○《漢書‧禮樂志》:“飾玉梢以舞歌,體招搖若永望。”○[顏師古]注:“招搖,申動之貌……招,音韶。”

戰搖(战摇),◆顫抖,搖動。○《南宮詞紀‧八聲甘州‧詠馬嵬事》套曲:“時把翠鞭輕裊,絲韁慢籠心意懶,坐不穩雕鞍身戰搖。”

雲搖(云摇),◆1.像雲一樣地飄動。○[漢][班固]《西都賦》:“遂乃風舉雲搖,浮遊溥覽。”○[唐][劉允濟]《明堂賦》:“玄纁霧集,旌旆雲搖。”◆2.比喻動蕩不安。○[唐][陳子昂]《諫用刑書》:“於是[蕭銑]、[朱粲]起於[荊南],[李密]、[竇建德]亂於[河北],四海雲搖。”◆3.顛沛流離貌。○[唐][宋之問]《至端州驛見題壁》詩:“雲搖雨散各翻飛,海闊天長音信稀。”○[唐][劉禹錫]《酬楊八庶子喜韓吳興與予同遷見贈》詩:“直道由來黜,浮名豈敢要?三[湘]與[百越],雨散又雲搖。”

鬱搖(郁摇),◆1.喜悅貌。○《藝文類聚》卷十二引《樂稽耀嘉》:“[武王]承命,興師誅[商]……民乃大安,家給人足,酌酒鬱搖。”注:“鬱搖,喜貌。”◆2.憂思貌。○[金][元好問]《望雲謠》:“美人亭亭在雲霄,鬱搖行歌不可招。”

疑搖(疑摇),◆猶疑動搖。○[清][靜嘯齋主人]《西游補答問》:“情之魔人,無形無聲,不識不知;或從悲慘而入,或從逸樂而入,或一念疑搖而入,或從所見聞而入。”

一問搖頭三不知(一问摇头三不知),◆猶一問三不知。○《紅樓夢》第五五回:“一個是拿定了主意,‘不干己事不張口,一問搖頭三不知。’”

搖足(摇足),◆動足。喻稍有舉動。○《史記‧蕭相國世家》:“且陛下距[楚]數歲,[陳豨]、[黥布]反,陛下自將而往,當是時,相國守[關中],搖足則[關]以西非陛下有也。”○[漢][趙壹]《窮鳥賦》:“思飛不得,欲鳴不可,舉頭畏觸,搖足恐墯。”○《梁書‧忠壯世子方等傳》:“吾之進退,恒存掌握,舉手懼觸,搖足恐墮。”

搖裝(摇装),◆古代習俗,將遠行者,預期擇吉出門,親友於江邊餞行,上船移棹即返,另日啟行,稱遙裝,亦稱搖裝。○[南朝][梁][沈約]《卻東西門行》:“搖裝非短晨,還歌豈明發?”[元][馬致遠]《漢宮秋》第三摺:“早是我夫妻悒怏,小家兒外出也搖裝。”參閱[明][姜唯]《歧海瑣談》。

搖鐘(摇钟),◆古代宗廟樂舞時擊奏的一種樂器。○[清][馮雲鵬][馮雲鵷]《金石索‧雜器》:“[漢][綏和]搖鐘。銘文:‘《四時》、《嘉至》,搖鐘未中角。’按《漢書‧禮樂志》:[高祖]時,[叔孫通]制宗廟樂,迎神于廟門,奏《嘉至》。又[文帝]始作四時舞,銘曰《四時》、《嘉至》。此樂舞時所擊也。”

搖戰(摇战),◆發抖。○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[得水]捧着[李氏],只見四肢搖戰,汗下如雨。”○[清][蒲松齡]《聊齋志异‧宅妖》:“生睥睨良久,毛森立,如霜被於體。因大呼,遽走,顛床下,搖戰莫能起。”

搖羽毛扇(摇羽毛扇),◆見“搖鵝毛扇”。

搖易(摇易),◆動搖更易。○《漢書‧杜欽傳》:“凡事論有疑未可立行者,求之往古則典刑無,考之來今則吉凶同,卒搖易之則民心惑,若是者誠難施也。”

搖搖(摇摇),◆1.心神不定貌。○《詩‧王風‧黍離》:“行邁靡靡,中心搖搖。”○[毛]傳:“搖搖,憂無所愬。”○[孔穎達]疏:“《戰國策》云:[楚威王]謂[蘇秦]曰:寡人心搖搖然,如懸旌而無所薄。然則搖搖是心憂無所附著之意。”○[明][張鳳翼]《灌園記‧後母授簪》:“金針懶拈,繡線懶添,心搖搖不定如蓬轉。”○[清][周亮工]《書戚三郎事》:“[戚]見婦,驚悸錯愕,未敢往就,搖搖不知悲。”◆2.擺動、搖曳貌。○《大戴禮記‧武王踐阼》:“若風將至,先必搖搖。”○《太平廣記》卷四八五引[唐][許堯佐]《柳氏傳》:“﹝[柳氏]﹞乃回車,以手揮之,輕袖搖搖,香車轔轔,目斷意迷,失於驚塵。”○[明][高啟]《風樹操》:“朝風之飄飄兮,維樹之搖搖兮。”○[陳毅]《由太行山西行阻雪》詩:“夜深對暗壁,搖搖影自和。”◆3.遠貌。○《漢書‧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鴝鵒之巢,遠哉搖搖。”○[唐][權德輿]《祗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內》:“搖搖結遐心,靡靡即長路。”

搖揚(摇扬),◆見“搖颺”。

搖豔(摇艳),◆蕩漾,搖曳。○[唐][溫庭筠]《黃曇子歌》:“參差綠蒲短,搖豔雲塘滿。”○[唐][溫庭筠]《蓮花》詩:“綠塘搖灩接星津,軋軋蘭橈入白蘋。”

搖演(摇演),◆搖曳。○[漢][馬融]《長笛賦》:“於是山水猥至,渟涔障潰……搖演其山,動杌其根者,歲五六而至焉。”○[唐][常袞]《浮萍賦》:“披拂丹草,搖演青蘋。”

搖牙(摇牙),◆1.動牙。極言輕易。○《三國志‧魏志‧吳質傳》“[吳質],[濟陰]人”[裴松之]注引《吳質別傳》:“[質]案劍曰:‘[曹子丹],汝非屠几上肉,[吳質]吞爾不搖喉,咀爾不搖牙,何敢恃勢驕邪?’”◆2.猶搖唇鼓舌。○[唐][司空圖]《釋怨》:“將搖牙而搆禍,寧棄跡以懷悲。”

搖心(摇心),◆1.謂人心動搖。○《左傳‧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七國同役而不同心,帥賤而不能整……三國敗,諸侯之師乃搖心矣。”○《陳書‧裴忌傳》:“而今賊徒扇聚,天下搖心,非公無以定之。”○[唐][司空圖]《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》:“四海搖心,盡攝鯨吞之勢;重關失險,獨當豕突之衝。”◆2.謂心神不定。○[漢][焦贛]《易林‧屯之小畜》:“夾河為婚,期至無船,搖心失望,不見所歡。”

搖消(摇消),◆動,搖動。○《淮南子‧俶真訓》:“乃始招蟯振繾物之豪芒,搖消掉捎仁義禮樂,暴行越智於天下,以招號名聲於世。”○《廣雅‧釋詁一下》“掉捎,動也”[清][王念孫]疏證:“《釋訓》云:‘揣抁,搖捎也。’搖捎猶掉捎也。一作搖消……掉捎、跳踃、搖捎並聲近而義同。”

搖席破坐(摇席破坐),◆見“搖席破座”。

搖尾塗中(摇尾涂中),◆[戰國]時,[楚王]派大夫去請[莊子]做官,[莊子]對[楚]大夫說:聽說[楚國]有神龜,死去已三千年,現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。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,還是活着曳尾於泥涂中好?大夫說:當然是活着曳尾於塗中好。○[莊子]說:那末我將曳尾於塗中。見《莊子‧秋水》。曳尾,猶搖尾。後因以“搖尾塗中”喻自由自在地生活。○[晉][葛洪]《抱樸子‧勤求》:“[老子]以長生久視為業,而[莊周]貴於搖尾塗中,不為被網之龜,被繡之牛。”

搖尾(摇尾),◆1.比喻卑屈柔順之態。○[漢][司馬遷]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猛虎在深山,百獸震恐;及在檻阱之中,搖尾而求食,積威約之漸也。”○[唐][駱賓王]《獄中書情通簡知己》詩:“入阱方搖尾,迷津正曝腮。”○[宋][唐庚]《次勾景山見寄韻》:“但覺轉喉都是諱,就令搖尾有誰憐。”○[清][蒲松齡]《聊齋志异‧申氏》:“余父執皆世家,向以搖尾為羞,故不屑以相求也。”◆2.猶曳尾。參見“搖尾塗中”。

搖頭(摇头),◆表示否定,不以為然。○《史記‧滑稽列傳論》:“[優孟]搖頭而歌,負薪者以封……豈不亦偉哉出头露面打一动物!”[唐][白居易]《醉中得上都親友書詠而報之》:“沒齒甘蔬食,搖頭謝搢紳。”○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太太聽了只是搖頭,老爺也似乎不以為可。”○[魯迅]《集外集拾遺補編‧名字》:“倘給別人知道,一定要搖頭的。”

搖水(摇水),◆瑤漿。○《呂氏春秋‧本味》:“水之美者:[三危]之露,[崑崙]之井,[沮][江]之丘,名曰搖水。”○[陳奇猷]校釋:“猶言[沮][江]之丘,其中所積之水名曰搖水。搖,疑假為‘瑤漿玉露’之瑤。搖水即瑤水,亦即瑤漿也。”

搖樹(摇树),◆謂動搖根本。○《北齊書‧幼主紀論》:“佞閹處當軸之權,婢媼擅迴天之力……持瓢者非止百人,搖樹者不唯一手。”

搖手觸禁(摇手触禁),◆謂法令煩苛,動輒得咎。○《漢書‧食貨志下》:“民搖手觸禁,不得耕桑,繇役煩劇,而枯旱蝗蟲相因。”○[章炳麟]《釋戴》:“九服非不寬也,而迾之以叢棘,令士民搖手觸禁,其衋傷深。”

搖手(摇手),◆1.猶動彈。○《漢書‧外戚傳下‧孝成許皇后》:“若[竟寧]前與[黃龍]前,豈相放哉?家吏不曉,今壹受詔如此,且使妾搖手不得。”◆2.揮手示別。○[南朝][梁簡文帝]《春江曲》:“誰知堤上人,拭淚空搖手。”◆3.把手左右搖動,表示阻止、否定。○《明史‧朱紈傳》:“自[紈]死,罷巡視大臣不設,中外搖手不敢言海禁事。”○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只見那老婆兒連連搖手,說:‘受他什麼作踐倒沒有價。’”◆4.機械上用手轉動的把手。

搖身一變(摇身一变),◆形容變得很快。多指形貌變換而實質不變。○《西游記》第七二回:“不知[八戒]水勢極熟,到水裏搖身一變,變做一個鯰魚精。”○[魯迅]《准風月談‧查舊帳》:“[凈壇將軍]搖身一變,化為鯽魚,在女妖們的大腿間鑽來鑽去。”○[郭沫若]《反正前後》第二篇:“就這樣,鐵路總公司的第七次的股東大會搖身一變便變成了[川][漢]鐵路的‘保路同志會’。”

搖舌(摇舌),◆動舌。謂發言,出言。○[晉][傅玄]《墻上難為趨》詩:“吐言若覆水,搖舌不可追。”○[唐][元稹]《出門行》:“言者未搖舌,無人敢輕議。”

搖扇(摇扇),◆I揮扇。○[唐][李白]《送岑徵君歸鳴皋山》詩:“西來一搖扇,共拂[元規]塵。”◆II迅疾。○《方言》第二:“搖扇,疾也。○[燕]之外鄙[朝鮮][洌水]之閒曰搖扇。”○《廣雅‧釋詁一上》:“搖扇,疾也。”○[王念孫]疏證:“搖、扇皆有疾義也。”◆2.動搖,煽動。《舊唐書‧文宗紀上》:“[王智興]奏部下將[石雄]搖扇軍情,請行朝典,乃長流[白州]。”

搖錢樹(摇钱树),◆1.傳說中的一種寶樹,搖搖它就會落下金錢來。西南地區[漢]墓出土的明器中有搖錢樹。○[姚雪垠]《長夜》三一:“家中又沒有搖錢樹、聚寶盆。”◆2.[北京]舊俗,歲末模擬製作“搖錢樹”用以祈年。○[清][富察敦崇]《燕京歲時記‧搖錢樹》:“取松柏枝之大者,插於瓶中,綴以古錢、元寶、石榴花等,謂之搖錢樹。”◆3.比喻藉以生財的人或物。○《警世通言‧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別人家養的女兒便是搖錢樹,千生萬活,偏我家晦氣,養了個退財白虎。”○[楊沫]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我媽想叫我當搖錢樹。她叫我回去,就為了叫我嫁個闊老,她好依舊享福。”○《新華文摘》1981年第9期:“這臺鏜床是全廠的眼珠子、搖錢樹,誰掌握了它的奧秘,誰就是大爺。”

搖民(摇民),◆古代傳說中的國名。○《山海經‧大荒東經》:“[有易]潛出,為國于獸,方食之,名曰[搖民]。”

搖落(摇落),◆凋殘,零落。○《楚辭‧九辯》:“悲哉秋之為氣也!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。”○[北周][庾信]《枯樹賦》:“沉淪窮巷,蕪沒荊扉,既傷搖落,彌嗟變衰。”○[唐][杜甫]《謁先主廟》詩:“如何對搖落,況乃久風塵。”○[明][何景明]《答望之》詩:“江湖更搖落,何處可安棲?”[清][曹寅]《和程令彰十八夜飲南樓》之一:“客心搖落傍孤笳,步屧隨時向酒家。”

搖亂(摇乱),◆擾亂;作亂。○《後漢書‧宦者傳序》:“所以海內嗟毒,志士窮棲,寇劇緣閒,搖亂區夏。”○《新唐書‧康承訓傳》:“牙健[趙武]等欲亡,[勛]斬首送[彥曾]曰:‘此搖亂者。’”[明][張居正]《答奉常陸五臺論治體用剛書》:“欲以抑損主威,搖亂朝政,故不得不重處一二人,以定國是。”

搖舉(摇举),◆騰升高舉。○《漢書‧禮樂志》:“天馬徠,執徐時,將搖舉,誰與期。”○[顏師古]注:“言當奮搖高舉,不可與期也。”

搖江(摇江),◆江河之側以兩舟相對,中間張網,搖小舟徐行以捕蟹,[吳]人稱之為搖江。見[宋][傅肱]《蟹譜下‧蕩浦搖江》。

搖會(摇会),◆民間的一種信用互助方式。一般由發起人(稱“會頭”)邀請親友若干人(稱“會腳”)參加,約定每月、每季或每年舉會一次。每次各繳一定數量的會款,輪流交由一人使用,藉以互助。會頭先收第一次會款,以後按搖骰方式,決定會腳收款次序,直到參加者輪完為止。○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五回:“﹝[汪為露]﹞只因手裏有了錢鈔,不止於管家,且添了放利,收長落,放錢債,合了人搖會。”○[茅盾]《擬<浪花>》:“車夫[阿二]常常有點‘私事’……他這所謂‘私事’卻是去‘搖會’。數目並不多,二十來塊。”

搖光(摇光),◆1.星名。北斗七星的第七星。也稱瑤光、招遙。○《漢書‧司馬相如傳下》:“悉徵靈圉而選之兮,部署眾神於搖光。”○[顏師古]注引[張揖]曰:“搖光,北斗杓頭第一星。”○《文子‧下德》:“搖光者,資糧萬物者也。”◆2.謂光芒閃動。○[唐][元稹]《和李校書‧西涼伎》:“師子搖光毛彩豎,胡姬醉舞筋骨柔。”○[明]徐復祚《紅梨記‧薈指》:“又賴花婆勸駕,登龍歸娶,花燭影搖光。”

搖鼓(摇鼓),◆1.搖動。○[漢][王充]《論衡‧是應》:“儒者言萐生於庖廚者,言廚中自生肉脯,薄如萐形,搖鼓生風,寒涼食物,使之不臭。”◆2.見“搖脣鼓舌”。

搖風(摇风),◆1.扶搖風,暴風。○[南朝][梁][江淹]《恨賦》:“搖風忽起,白日兩匿。”◆2.謂風吹擺動。○[南朝][梁][沈約]《詠新荷》:“微根纔出浪,短榦未搖風。”○[唐][崔灝]《渭城少年行》:“[長安]道上春可憐,搖風蕩日[曲河]邊。”○[前蜀][牛希濟]《臨江仙》詞之六:“柳帶搖風[漢水]濱,平蕪兩岸爭勻。”

搖奪(摇夺),◆因外力影響而動搖改變決心。○[明][李贄]《答李見羅先生書》:“聰明蓋世,剛健篤生,卓然不為千聖所搖奪者,未可遽以與我共學此也。”○[清][方苞]《讀<王風>》:“故降至[春秋],篡弒攘奪接跡於諸夏之邦,而王室則無之,以眾心之不可搖奪也。”

搖頓(摇顿),◆搖動;搖晃。○[唐][獨孤及]《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》詩:“天網忽搖頓,公才難棄遺。”○[唐][顏師古]《隋遺錄》卷下:“帝自達[廣陵],沉湎失度,每睡,須搖頓四體,或歌吹齊鼓,方就一夢。”○[宋][蔡絛]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三:“玉輅……凡三至[岱宗],一至[崧高],然行道搖頓,[仁廟]晚患之。”

搖毒(摇毒),◆騷擾為害。○[唐][韓愈]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孽臣姦隸,蠹居棋處,搖毒自防,外順內悖。”○《新唐書‧王世充竇建德傳贊》:“[煬帝]失德,天醜其為……[竇建德]連[河北],[王世充]舉[東都],皆磨牙搖毒以相噬螫。”○[清][錢陸燦]《周亮工墓志銘》:“所在蠹居棋處,搖毒漫瀾,不可爬梳。”

搖動(摇动),◆1.搖擺,晃動。○《淮南子‧精神訓》:“耳目淫於聲色之樂,則五藏搖動而不定矣。五藏搖動而不定,則血氣滔蕩而不休矣。”○[北齊][顏之推]《顏氏家訓‧養生》:“吾嘗患齒搖動欲落,飲食勢冷,皆苦疼痛。”○[元][邵亨貞]《摸魚子》詞:“雁來時晚寒初勁,青燈搖動窗戶。”○[魯迅]《野草‧求乞者》:“微風起來,露在墻頭的高樹的枝條帶着還未乾枯的葉子在我頭上搖動。”◆2.搖之使動;動搖。○《史記‧季布欒布列傳》:“于今創痍未瘳,[噲]又面諛,欲搖動天下。”○[唐][韓愈]《順宗實錄四》:“[延齡]疏言:[贄]等失權怨望……以搖動群心,其意非止欲中傷臣而已。”○[明][湯顯祖]《牡丹亭‧耽試》:“﹝聖上﹞因[金]兵搖動,臨軒策士,問和戰守三者孰便?”[魯迅]《華蓋集‧忽然想到四》:“伶俐人實在伶俐,所以,決不攻難古人,搖動古例的。”

搖蕩(摇荡),◆1.搖擺晃蕩。○《文子‧精誠》:“四時失政,鎮星搖蕩。”○[漢][司馬相如]《上林賦》:“泛淫泛濫,隨風澹淡,與波搖蕩,奄薄水渚。”○[唐][柳宗元]《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》:“羈木畏飄浮,離旌倦搖蕩。”○[朱自清]《溫州的蹤跡‧綠》:“瀑布在襟袖之間;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。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。”◆2.動蕩。○《史記‧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[楚][漢]久相持不決,百姓騷動,海內搖蕩。”◆3.撼動,搖動。○《後漢書‧鄧騭傳》:“[涼部]叛[羌]搖蕩[西州],朝廷憂之。”○[南朝][陳][虞寄]《諫陳寶應書》:“夫以[王琳]之彊,[侯瑱]之力,進足以搖蕩中原,爭衡天下。”○[元][谷子敬]《城南柳》第四摺:“從此後溪花喜有人相傍,巖枝怕甚風搖蕩。”◆4.鼓動,鼓舞。○《莊子‧天地》:“大聖之治天下也,搖蕩民心,使之成教易俗。”○[南朝][梁][鍾嶸]《詩品‧總論》:“氣之動物,物之感人,故搖蕩性情,形諸舞詠。”

出头露面打一动物(出头露脸是什么生肖)

搖車(摇车),◆1.草名。○《爾雅‧釋草》:“柱夫,搖車。”○[郭璞]注:“蔓生,細葉,紫華,可食。今俗呼翹搖車。”○[郝懿行]義疏:“即今野豌豆也。”◆2.即搖籃。○《元朝秘史》卷一:“[帖木真]九歲時……[帖木侖]方在搖車中也。”○[李詡]《戒庵老人漫筆‧搖籃》引[郭晟]《家塾事親》:“古人製小兒睡車,曰搖車,以兒搖即睡故也。”○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三回:“搖車兒裏的爺爺,拄拐棍兒的孫子。”○[周立波]《暴風驟雨》第二部九:“妯娌倆一個在裏屋,一個在外屋,一個躺下了,一個正在搖動搖車子。”◆3.用手搖動坐車。○《人民日報》1984.1.16:“我准備搖車走向講壇,告訴人們我的訪[華]觀感。”

搖鞭(摇鞭),◆揮動馬鞭。多謂遠行。○[唐][方干]《送吳彥融赴舉》詩:“[西陵]柳路搖鞭盡,[北固]潮程掛席飛。”○[宋][柳永]《引駕行》詞:“望花村、路隱映,搖鞭時過長亭。”○[清][唐孫華]《送宮恕堂北上》詩:“聞君西笑且搖鞭,灰洞炎塵方崛堁。”○[郁達夫]《己未出都口占》:“[蘆溝]立馬怕搖鞭,默看城南尺五天。”

搖筆(摇笔),◆動筆。謂寫字作文。○[漢][王充]《論衡‧程材》:“文吏搖筆,考跡民事。”○[南朝][梁][劉勰]《文心雕龍‧時序》:“[茂先]搖筆而散珠,[太沖]動墨而橫錦。”○[唐][杜審言]《贈蘇味道》詩:“據鞍雄劍動,搖筆羽書飛。”○[高旭]《元旦》詩:“搖筆動關天下計,傾樽長抱古人憂。”

搖寶(摇宝),◆舊時一種賭博名。○[艾蕪]《還鄉記》:“有着一番新的氣象,至於賣鴉片煙的鋪子,以及搖寶、擲骰子的攤子,不復存在了。”

搖板(摇板),◆傳統戲曲中緊拉慢唱的一種板式。京劇二黃、西皮均有搖板,一般表現激動、喜悅或悲憤情緒。

須搖(须摇),◆猶逍遙。優游自得貌。○《漢書‧禮樂志二》:“神奄留,臨須搖。”○[顏師古]注引[晉灼]曰:“須搖,須臾也。”○[王先謙]補注引[錢大昭]曰:“須搖即須臾,搖臾聲相近。”參見“須臾”。

心蕩神搖(心荡神摇),◆謂神魂顛倒,不能自持。亦謂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。○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十八回:“猛然一見,不覺心蕩神搖,精魄已失。”亦作“心蕩神怡”、“心蕩神迷”。○《隋唐演義》第三十回:“[煬帝]看了這些佳人的態度,不覺心蕩神怡。”○《鏡花緣》第九八回:“[陽衍]正在心蕩神迷,一聞此語,慌忙接過芍藥道:‘承女郎見愛,何福能消!’”

消搖(消摇),◆逍遙。悠閑自得貌。消,通“逍”。○《禮記‧檀弓上》:“[孔子]蚤作,負手曳杖,消搖于門。”○《文選‧司馬相如<上林賦>》:“消搖乎襄羊,降集乎北紘。”○[李善]注引[司馬彪]曰:“消搖,消遙也。”○[清][劉獻廷]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愚計此時,當直搗[黃龍]而痛飲矣,乃阻兵不進,[河]上消搖,坐失機宜。”

閒搖搖(闲摇摇),◆同“閒4邀邀”。◆[元][馬致遠]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摺:“想他那亂擾擾紅塵內爭利的愚人,更和那鬧攘攘黃閣上為官的貴人,爭如這閒搖搖[華山]中得道的仙人。”

無風獨搖草(无风独摇草),◆草名。產南方。○[唐][段公路]《北戶錄‧紅蝙蝠》:“又有無風獨搖草,男女帶之相媚。”○[明][李時珍]《本草綱目‧草十一‧無風獨搖草》﹝拾遺﹞:“[珣]曰:‘生[大秦國]及[嶺]南,五月五日采,諸山野亦往往有之。頭若彈子,尾若鳥尾,兩片開合,見人自動,故曰獨搖……’[藏器]曰:‘帶之令夫相愛。’羌活、天麻、鬼臼、薇銜四者,皆名無風獨搖草,而物不同也。”

天搖地動(天摇地动),◆謂天地搖晃震動。形容力量或聲響巨大。○[清][李玉]《一捧雪‧遣邏》:“刀鎗劍戟快如風,銃響天搖地動。”○[梁斌]《紅旗譜》三七:“人們一陣陣高聲喊着,喊得天搖地動。”

手搖車(手摇车),◆1.鐵路上遇到事故,臨時使用的小型交通工具。○[郭沫若]《涂家埠》五:“要去,就只好乘手搖車,但保不定能夠到達……手搖車是種正方形的木板車,下面四個滾子放在鐵軌上,上面橫置着一把固定的有靠背的長椅,可以并坐三兩個人。搖車的人站在椅背後,搖着兩邊的發動機,車子便自然滾動起來。”◆2.下肢殘廢的人坐着用手搖動車輪行路的交通工具。

矢志不搖(矢志不摇),◆見“矢志不渝”。

神搖目奪(神摇目夺),◆形容心神蕩漾,目光被吸引。○[冰心]《往事二》六:“我神搖目奪的凝望着:近如方院,遠如天文臺,以及周圍的高高下下的樹,都逼射得看出了紅、藍、黃的顏色。”

梢搖(梢摇),◆猶逍遙。○[漢][揚雄]《太玄‧翕》:“雖欲梢搖,天不之茲。”○[司馬光]集注:“梢搖與逍遙同。”一本作“逍遙”。

扇搖(扇摇),◆煽惑動搖;煽動。○《舊五代史‧唐書‧明宗紀四》:“充[西川]兵馬都監[李嚴],扇搖軍眾,尋已處斬。”○《續資治通鑒‧宋神宗熙寧三年》:“﹝[王安石]﹞力言:‘外間扇搖役法者,謂輸多必有贏餘,若群訴,必可免。’”○《宋書‧岳飛傳》:“[檜]捕[著]下大理寺,將以扇搖誣[世忠]。”

山搖地動(山摇地动),◆1.山和地都在搖動。○《宋書‧五行志五》:“[大明]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聲自[河]北來,[魯郡]山搖地動。”◆2.形容聲勢浩大。○《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‧洪楊大炮》:“一炮轟出去,只听見轟隆隆直響,震得山搖地動。”○[姚雪垠]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一章:“帳外一呼百應地向遠處傳去,真是威風凜凜,殺氣森森,說句話山搖地動。”

散消搖(散消摇),◆逍遙自在。○[元][沈禧]《一枝花‧七月初六日為施以和壽》套曲:“人都道散消搖陸地神仙,我則道厭塵囂[箕山][許由]。”

傾搖(倾摇),◆動搖。○《後漢書‧楊震傳》:“中常侍[樊豐]及侍中[周廣]、[謝惲]等更相扇動,傾搖朝廷。”○[宋][王安石]《祭馬龍圖文》:“釋眾言之牴牾,排異學之傾搖。”○[宋][曾鞏]《送李材叔知柳州序》:“談者謂[南越]偏且遠,其風氣與中州異,故官者皆不欲久居……故其至,皆傾搖懈弛,無憂且勤之心。”

遷搖(迁摇),◆離散動搖。○《舊唐書‧宦官傳‧劉季述》:“迴鑾之始,率土思安,而[田令孜]妒能忌功,遷搖近鎮,[陳倉]播越,患難相仍。”

魄蕩魂搖(魄荡魂摇),◆猶言魂飛魄散。○《雪岩外傳》第六回:“[雪巖]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,想起[隋煬帝]的烏銅鏡屏的豔事,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。”參見“魂飛魄散”。

驚搖(惊摇),◆1.謂急劇動搖。○[元][陳孚]《瀟湘八景‧遠浦歸帆》詩:“水波忽驚搖,大魚亂跳舞。”○[元][陳孚]《博浪沙》詩:“一擊車中膽氣豪,[祖龍]社稷已驚搖。”◆2.驚慌動搖。

精搖(精摇),◆猶精進。○《淮南子‧要略》:“玄眇之中,精搖靡覽。”○[高誘]注:“[楚]人謂精進為精搖。”

金搖(金摇),◆金步搖。金製的鳳形頭飾。○[三國][魏][曹植]《七啟》:“戴金搖之熠燿,揚翠羽之雙翹。”

金步搖(金步摇),◆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。以金珠裝綴,步則搖動,故名。○[唐][白居易]《長恨歌》:“雲鬢花顏金步搖,芙蓉帳暖度春宵。”○[明][晏振之]《香羅帶‧秋思》套曲:“輕將檀板敲,謾欹柳腰,羅裙半掩金步搖。”程善之《古意》詩:“玉條脫,金步搖,蘭澤四溢黃金豪。”

魂搖魄亂(魂摇魄乱),◆神魂顛倒,不能自持。○[明][張伯起]《泣顏回‧題恨》套曲:“夢中親見,訴不出許多情話,魂搖魄亂,那些兒一刻千金價。”

風舉雲搖(风举云摇),◆1.憑藉風雲飛騰而上。○[漢][班固]《西都賦》:“遂乃風舉雲搖,浮遊溥覽。”○[唐][王勃]《九成宮頌》:“風舉雲搖,歷神都而一憩。”亦作“風舉雲飛”。○《宋史‧樂志七》:“神駕來思,風舉雲飛。”◆2.比喻飛黃騰達。○[唐][宋之問]《桂州三月三日》詩:“賜金分帛奉恩輝,風舉雲搖入紫微。”

頓劍搖環(顿剑摇环),◆按劍揮刀。環,刀環。多形容士氣高,鬥志旺盛。○[元][鄭廷玉]《楚昭公》第一摺:“[百里奚]只瞪眼偷看,他向那鬥寶筵前頓劍搖環。”○[漢][鄭光祖]《三戰呂布》第一摺:“[[關]末云:]兄弟,俺頗攻遁甲之書,久後必有大用也。[正末唱]:攻書晚,廝琅琅頓劍搖環。”○[元][金仁杰]《追韓信》第二摺:“怎蒙了戰策兵書,消磨了頓劍搖環。”○[元][楊暹]《西游記》第八齣:“[二郎神]神通廣,[五顯聖]軀兵將。頓劍搖環顯出那英雄相。”

出头露面打一动物(出头露脸是什么生肖)

獨搖手(独摇手),◆古舞名。○[宋][強幼安]《唐子西文錄》:“古樂府《大垂手》、《小垂手》、《獨搖手》,皆舞名也。”

獨搖(独摇),◆1.獨自搖動。○[南朝][梁][任昉]《述异記》卷上:“[魏興][錫義山]多生微蘅草,有風不偃,無風獨搖。”◆2.白楊的別名。○[北魏][賈思勰]《齊民要術‧種榆白楊》:“白楊,一名高飛,一名獨搖。性甚勁直,堪為屋材,折則折矣,終不曲撓。”參閱[明][李時珍]《本草綱目‧本二‧白楊》。3.草名。赤箭的別名。○[唐][段成式]《酉陽雜俎‧草篇》:“合離,根如芋魁,有游子十二環之,相須而生,而實不連,以氣相屬,一名獨搖,一名離母……合呼為赤箭。”○[明][李時珍]《本草綱目‧草一‧赤箭》:“赤箭以狀而名,獨搖、定風以性異而名。”◆4.草名。獨活的別名。○《敦煌曲子詞‧鬥百草》:“有情離合花,無風獨搖草。”○[明][李時珍]《本草綱目‧草二‧獨活》﹝釋名﹞引《名醫別錄》:“此草得風不搖,無風自動,故名獨搖草。”

動搖(动摇),◆1.有所動作。○《戰國策‧趙策二》:“守四封之內,愁居攝處,不敢動搖,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。”○《尚書大傳》卷四上:“動搖而不逆天之道。”◆2.不穩固;不堅定。○《史記‧南越列傳》:“[甌駱]相攻,[南越]動搖。”○《新唐書‧儒學傳中‧孔至》:“丈夫奮筆成一家書,奈何因人動搖?”[清][孫枝蔚]《<甲申述憂>序》:“何況[關中]陷沒,海內動搖,匪獨唇亡齒寒、螫手斷腕而已。”○[艾青]《新的年代冒着風雪來了》詩:“敵人傾倒了成噸的鋼鐵,但英雄的陣地毫不動搖。”◆3.指使之不穩固,或使之不堅定。○《史記‧孝文本紀》:“[漢]興,除[秦]苛政,約法令,施德惠,人人自安,難動搖。”○[楊沫]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二章:“殘酷的刑罰並不曾動搖他的意志,他頑強地鬥爭着。”◆4.搖擺;晃動。○[漢][班昭]《怨歌行》:“裁為合歡扇,團團似明月。出入君懷袖,動搖微風發。”○[唐][杜甫]《閣夜》詩:“五更鼓角聲悲壯,三峽星河影動搖。”○[清][姚鼐]《登泰山記》:“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紅光動搖承之。”○[郭沫若]《文藝論集‧論節奏》:“譬如一枝蘆草在微風中動搖,你看它才偏到東去,又回覆到西來。”◆5.指形體的活動。○[漢][王充]《論衡‧道虛》:“人之導引動搖形體者,何故壽而不死?”○《後漢書‧方術傳下‧華佗》:“人體欲得勞動,但不當使極耳。動搖則穀氣得銷,血脈流通,病不得生。”○[晉][干寶]《搜神記》卷三:“蛇在皮中動搖良久,須臾,不動,乃牽出,長三尺許。”

地動山搖(地动山摇),◆亦作“地動山摧”。◆1.謂大地震動,山巒搖撼。○《敦煌變文集‧伍子胥變文》:“[子胥]祭了,發聲大哭,感得日月無光,江河混沸。忽即雲昏霧暗,地動山摧。兵眾唅啼,人倫悽愴。”○[宋][歐陽修]《論修河第一狀》:“地貴安靜,動而有聲,巨嵎山摧,海水搖蕩……巨恐地動山搖,災禍自此而始。”◆2.形容聲勢浩大。○[宋][吳曾]《能改齋漫錄‧始事二》:“至酉時,鼓角大鳴,地動山搖。”○[林斤瀾]《春雷》:“他胯下的坐騎,兩眼放亮光,呼吸如春雷,腳步到處,地動山搖。”○[向春]《煤城怒火》第十五章:“他([小島])認為煤城的共產黨一出世就地動山搖,沒法招架。”

膽戰心搖(胆战心摇),◆同“膽戰心驚”。◆[清][洪昇]《長生殿‧驚變》:“呀,你道失機的[哥舒翰],稱兵的[安祿山],赤緊的離了[漁陽],陷了[東京],破了[潼關],唬得人膽戰心搖。”

超搖(超摇),◆1.心神不寧貌。○《楚辭‧<七諫‧謬諫>》:“心悇憛而煩冤兮,蹇超搖而無冀。”○[王逸]注:“超搖,不安也。”○[元][盧摯]《蟾宮曲‧正月十四日嵇秋山生日》曲:“[飛瓊]唱偏宜洞簫,似[麻姑]癢處能搔。有客超搖,一刻千金,最是燈宵。”◆2.遙遠貌;高遠貌。○[唐][楊巨源]《別鶴詞送令狐校書之桂府》詩:“超搖間雲雨,迢遞各山川。”

步搖冠(步摇冠),◆冠名。○《漢書‧江充傳》:“[充]衣紗縠襌衣,曲裾後垂交輸,冠襌纚步搖冠,飛翮之纓。”○[顏師古]注引[服虔]曰:“冠襌纚,故行步則搖,以鳥羽作纓也。”○《晉書‧慕容廆載記》:“時[燕][代]多冠步搖冠,[莫護跋]見而好之,乃歛髮襲冠,諸部因呼之為[步搖],其後音訛,遂為[慕容]焉。”

步搖(步摇),◆1.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。○《釋名‧釋首飾》:“步搖上有垂珠,步則搖動也。”○《後漢書‧輿服志下》:“步搖以黃金為山題,貫白珠為桂枝相繆,一爵九華,熊、虎、赤羆、天鹿、辟邪、[南山]豐大特六獸,《詩》所謂‘副笄六珈’者。”○[王先謙]集解引[陳祥道]曰:“[漢]之步搖,以金為鳳,下有邸,前有笄,綴五采玉以垂下,行則動搖。”○[唐][白居易]《長恨歌》:“雲鬢花顏金步搖,芙蓉帳暖度春宵。”○[宋][謝逸]《蝶戀花》詞:“攏鬢步搖青玉碾,缺樣花枝,葉葉蜂兒顫。”○[清][洪昇]《長生殿‧舞盤》:“朕有鴛鴦萬金錦十疋,[麗水]紫磨金步搖一事,聊作纏頭。”◆2.冠名。參見“步搖冠”。

扶搖直上(扶摇直上),◆語本《莊子‧逍遙游》:“鵬之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。”後用以形容急劇上升或喻仕途得志。○[唐][李白]《上李邕》詩:“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。”○[明][無名氏]《鳴鳳記‧林公避兵》:“步雲衢扶搖直上,行看那咫尺玉階仙仗。”○[陳登科]《赤龍與丹鳳》第一部十六:“從此,[顧祝同]的官運亨通,平步青雲,扶搖直上。”

扶搖(扶摇),◆1.飆風。盤旋而上的暴風。○《莊子‧逍遙游》:“鵬之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。”○[成玄英]疏:“扶搖,旋風也。”○[晉][葛洪]《抱樸子‧交際》:“靈烏萃於玄霄者,扶搖之力也。”○[唐][元稹]《有鳥》詩之十四:“翩翾百萬徒驚噪,扶搖勢遠何由知?”[清][魏源]《送陳太初出都》詩:“威鳳乘扶搖,一舉乘天衢。”○[毛澤東]《念奴嬌‧鳥兒問答》詞:“鯤鵬展翅,九萬里,翻動扶搖羊角。”◆2.盤旋而上;騰飛。○《淮南子‧覽冥訓》:“﹝赤螭青虯﹞若乃至於玄雲之素朝,陰陽交爭,降扶風,雜凍雨,扶搖而登之,威動天地,聲震海內。”○[高誘]注:“扶搖,發動也。”○[宋][范成大]《次韻趙正之客中》:“君自扶搖有霄漢,從渠蜩鷃舞蒿萊。”○[清][黃遵憲]《登巴黎鐵塔》詩:“扶搖九萬里,一笑吾其儻。”○[郁達夫]《感傷的行旅》一:“坐在黃包車上的身體,好像在騰雲駕霧,扶搖上九萬里外去了。”◆3.神話傳說中的樹名。○《莊子‧在宥》:“[雲將]東遊,過扶搖之枝而適遭[鴻蒙]。”○[陸德明]釋文引[李頤]曰:“扶搖,神木也,生東海。”

分享到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